
The Sun Is a Compass: A 4,000-Mile Journey into the Alaskan Wilds
鳥類學家卡洛琳用划船和徒步的方式,記錄和派特半年的時間一起穿越 6000 公里 ( 4000 英里 ) 阿拉斯加荒野冒險,遇見熊的威脅、遷徙的千隻馴鹿、補食的鯨、各種鳥類的描述等,好多場景身歷其境,同時揭露和派特的愛、職業的放下、家庭的相處檢視,一路看著作者和自然一起成長。
記錄一些喜歡的句子
– 這也是一趟回歸森林和鳥鳴,還有地衣與獸跡的旅程
– 鴉科是鳥類中數一數二聰明的族群,記憶力極佳,而且善於解決問題,和犬類不相上下,甚至比得上某些靈長類。
– 烏鴉和海鷗會為奇多玉米棒和熱狗麵包瘋狂,山雀則偏好花生醬,而野鴨會受玉米吸引。
– 我和派特行經一塊豐美的草地,不時看到野莓現蹤,隨後低身通過青澀低矮的雲杉和赤楊木,抵達看似有小矮人棲息的古老森林。陽光透過年代久遺的雲杉樹冠層流瀉至苔藓底層,將此處染成超現實的電光綠。
– 德文有個這種狀況的字彙:Zugunruhe,由「zug 」(移動) 和「 unruhe 」(焦慮)兩字組成,意指「遷徙焦慮」。遷徙期開始時,即便是籠中烏也會出現這種現象。這種焦慮非常明顯:牠們會頻頻振翅,輾轉難眠,正常活動受到干擾,我也深受遷徒焦慮影響。
– 當原野敞開胸懷時,縱情其中可說輕鬆無比;但若是情況有變,你會感覺整塊大地都想將你生吞活剝。
– 我學著以大海為嚮導,讓身體引領一切。
– 我已三十三歲,卻仍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,還在焦急等待應該伴隨長大而來的各種人生解答。
– 觀察,傾聽,學習。這是早期博物學家信奉的原則,也是世界各地原住民的本能
– 觀察讓我們得以見識驚奇,觀察也是一切科學探問的基礎。沒有觀察,我們將難以理解另一個人,另一種生物,甚至整個生態系。
– 分享彼此的觀察是結伴旅行的一大樂事,比起獨自旅行,我可以看見更多不同事物。
– 牠會在此等待,等到雛鳥破殼而出,或是等到大浪沖去一切。牠會一直在此等待,全心相信這座位處地球邊緣的小島就是歸屬,無論風和浪潮再怎麼洶湧,這裡就是家。
– 我依然覺得自己是世界公民,只是我的世界僅止於視線所及。我們需要的資訊是風向和雨雲,手指追隨的是等高線,而非政治上的分野。這樣的日子很容易讓人忘了世界充滿分歧。
– 重點不在於公平與否,而是互相幫助
– 以人類本身的速度行進,更能真切體會與土地的連結。放慢腳步可以看到及感受到更多事物。
– 無論距離長短或目的地遠近,我們都有人類最基本的慾望,想看看下一個轉角有什麼新鮮事。